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党员之家

流动人才党支部10月份“两学一做”学习内容通报

2018-10-19 10:00:00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2619

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 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月20日至21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维护网络安全,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网信领域军民融合,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王沪宁作总结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统筹协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信息化和网络安全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充分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对网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决策和对网信工作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而且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

  习近平指出,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要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调动网民积极性,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治理。

  习近平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积极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要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责任,行业、企业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承担主体防护责任,主管部门履行好监管责任。要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持续形成高压态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要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习近平指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要抓产业体系建设,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共同发力。要遵循技术发展规律,做好体系化技术布局,优中选优、重点突破。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金融、财税、国际贸易、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优化市场环境,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要培育公平的市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要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力争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

  习近平强调,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信息化发展,整体带动和提升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要坚定不移支持网信企业做大做强,加强规范引导,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企业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更好承担起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指出,网信军民融合是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和前沿领域,也是军民融合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要抓住当前信息技术变革和新军事变革的历史机遇,深刻理解生产力和战斗力、市场和战场的内在关系,把握网信军民融合的工作机理和规律,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格局。

  习近平强调,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种主体作用。既要推动联合国框架内的网络治理,也要更好发挥各类非国家行为体的积极作用。要以“一带一路”建设等为契机,加强同沿线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建设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网信工作,将其纳入重点工作计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要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优势,发挥好企业、科研院校、智库等作用,汇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推动网信工作。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要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要研究制定网信领域人才发展整体规划,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大力度建好队伍、全面从严管好队伍,选好配好各级网信领导干部,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队伍保障。

  李克强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系统阐释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科学回答了事关网信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把握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思考、联系实际、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王沪宁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站在人类历史发展和党和国家全局高度,科学分析了信息化变革趋势和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系统阐述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深刻回答了事关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网信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到位。

  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北京市、上海市、湖北省、广东省、贵州省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出席会议。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委员,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有关国有大型企业、军队有关单位,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解读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对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法学家庞德曾言:“法律必须保持稳定,但是又不能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等各种因素的改变,宪法和法律的变动势在必行。自1954年首部宪法通过、1982年宪法公布实施以来,我国宪法不断完善,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与发展需要,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进行了五次修改。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五次宪法修正案,共21条;本次宪法修改吸纳了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诸多理论与实践成果,修改的条文与内容举世瞩目。

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指出,宪法修改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严格依法按照程序进行;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确保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则,做到既顺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宪法法律的发展规律之一,就是既要通过宪定和法定的程序,使宪法和法律的修订也要依宪依法进行,同时又要确保宪法法律修订内容与修订前的内容之间具有历史连续性。这样,宪法和法律规范的运行才不会突然因规范的改变而陷入乱局。因此,我们要准确理解和适用本次宪法修正案,就须精准把握我国现行宪法与历次宪法修正案之间的内在关联,把握第五次宪法修正案对国家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的“坚守”,以及对某些具体制度的“变革”。

       第一,宪法修正案体现了国家“指导思想”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宪法修正案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将“科学发展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增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同时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强调“五大文明”的协调发展,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列为新的“国家发展目标”,将“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列为“爱国统一战线”的新成员,回应了新时期宪法改革的要求,体现了国家指导思想发展的最新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学发展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连续性。

       第二,宪法修正案体现了国家“根本制度”存续的稳定性与权威性。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宪法修正案第三十六条在宪法第一条第二款后增写一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制度的本质特征更为鲜明。宪法修正案第三十七条、第四十一条至第五十二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七条除外)均涉及到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与职权,以宪法修正案形式确认了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的成果,体现了我国监察制度由行政监察体制向国家监察体制转变的特点。与此同时,宪法修正案将国家监察机构纳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体系之中,使之成为由人大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的国家机构,体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稳定性与权威性。

       第三,宪法修正案体现了国家“宪法制度”的权威地位与最高效力。各国宪法实践说明,要维护宪法规范的至上权威,就必须培育宪法权威意识,确保国家机关严格依照宪法行使权力。在我国,实现宪法权威的关键在于确保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因此,宪法修正案第四十条增加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就职宣誓制度,旨在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中指出:党章对党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都没有作出“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宪法对国家主席的相关规定也采取上述做法,有利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国家领导体制。因此,宪法修正案第四十五条删除了“国家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限制性条款。由此可见,本次宪法修正案有关具体制度的修改,体现了宪法变动性与宪法权威性的统一,有利于维护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因而确保宪法的至上权威。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对依法治国具有决定性意义,不断与时俱进地完善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此次修宪适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客观趋向, 体现了党心民心所向,符合宪法发展规律,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是巩固和加强党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要求,是新时代依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此次宪法修正案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11个方面的修改内容都是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对创新成果的一次全面总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一是要坚决拥护宪法的修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而要解决新的矛盾,宪法也必须与时俱进,为新时代保驾护航。二是要认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与西方宪法的本质区别。这次修正案在序言和总纲中都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性、全面性和时代性。三是要深入理解宪法修正案中删除了国家主席、副主席任期限制 ,这一修改强化了“三位一体”的国家领导体制,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四是结合实际工作,及时做好宪法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弘扬宪法精神。要组织开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的活动,培养大家敬畏宪法、捍卫宪法、践行宪法的意识,让我们成为宪法忠实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获得高票通过,体现了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必将凝聚起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我们坚决拥护支持,并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四个服务”,充分发挥大学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本次修改宪法,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此为契机,引领大家坚决维护法律权威,营造风清气正的公共资源交易氛围,并且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强化法制意识,坚决维护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断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培养知法、学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引导大家紧跟新时代步伐,为推动时代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事业所需,我们坚决拥护。作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加强党性理论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修养,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助推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发展。

宪法修改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重大成果,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与时俱进的战略高度和责任担当。我们坚决拥护、完全赞成、严格遵守、认真执行。工作实践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应有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八讲)

 

内容:略



豫公网安备:41910302000151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豫ICP备18024862号-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汝州市广成人才中介服务事务所. 技术支持:吾爱分享资源 All Rights Reserved. 2017-2018